美好生命的印記/ 朱韻如

從來,我的生活中除了偶爾動手做東西外,就是彈鋼琴,除此對外物都沒有興趣,直到小學六年級那年……。

我對於家裡看布袋戲的氣氛,產生了好奇,便隨口問問:「你們看到哪裡?」。
「你是指霹靂布袋戲?龍城聖影第一集,你要看嗎?」這時大姊眼睛散發著光芒。

「好。」我百無聊賴的回答。

就這樣,布袋戲走進我的生命中。

剛開始看時,心想:不就是幾尊偶晃來晃去、打打殺殺,好看在哪兒?直到陰川蝴蝶君和他所心儀的女子公孫月出現。蝴蝶君是一位風流倜儻、視錢如命的知名殺手,但為了公孫月,他「風花雪月不再染、無視少女芳心許、拼死苦練不愛錢、苦守陰川十八年」,就算被公孫月糗:「真是媳婦臉!」也無所謂;編劇群巧妙地再現中國文學裡苦守寒窯十八年的王寶釧形象,只是從女性變成了男性。蝴蝶君曾哀怨地抱著胡琴唸道:「一恨才人無行,二恨紅顏薄情,三恨男兒真痴,四恨無肝無肺,五恨世態炎冷,六恨情字誤人,七恨愛到慘死,八恨罵不下心,九恨恨不徹底,十恨打她痛我,十一恨捨不得打,十二恨蝴蝶應該。」這一二三四五等等的數算,不知包含了多少說不出的情意,我才明白原來在表面的打殺衝突之外,人的感情竟可以如此曲折細膩,婉轉動人。

我進而去了解布袋戲的歷史、詩詞和歌曲,走訪宜蘭傳統藝術中心、臺北偶戲館等地,最後從單純欣賞劇集的「布迷」晉升為瘋狂購買商品的「布痴」,布袋戲成為我美好生命的印記。說起布袋戲的歷史,印象最深刻的是:民國六十二年,大部分的人為了看史上首部電視布袋戲「雲州大儒俠」而不惜蹺課、蹺班,於是布袋戲被政府以「擾亂國民生活作息」為由遭到禁演,可見布袋戲在人民心中早已占有一席之地。

在認識布袋戲之前,如果有人問:「你看布袋戲嗎?」我的反應可能會是:「咦?那是什麼東西?」在了解布袋戲之前,我未曾知道有一項傳統文化能如此富含文學,更不曉得它豐富到每一尊木偶都有自己獨特的出場詩。現在常被同學問:「你怎麼會喜歡看霹靂布袋戲?」我想除了戲偶精美、服飾精緻、配樂動聽、詩詞優美、口白精湛……之外,最重要的是:布袋戲製作團隊幕前幕後慎重謹嚴、精益求精的態度,令我深深折服。他們希望這項文化能在不失原味的前提下薪火相傳,於是必須思考如何做才能兼顧傳統文化與時代潮流,透過兩者的激盪,殺出一條路,讓布袋戲風華再現。如此任重道遠的精神,教人肅然起敬。

關於布袋戲「寓教於樂」的作用,一頁書曾說過:「逝者逝矣,來者可追。就像喝茶一樣,喝了這一泡,它為你提神醒腦,它讓你精神加倍,可是這些茶葉經過茶水的沖泡之後,一次兩次三次,數次以後,就泡不出茶味了,想再喝的話,就必須丟掉這些無味的茶渣,再換上新的茶葉,凡事不是同樣嗎?放棄不愉快的過去,重新面對未來,才能活出新的滋味、新的人生。」我常常因為曾經做過的錯事而懊悔不已,偶然在網路上看見一頁書的經典名言,讓我豁然開朗,漸漸忘去那些懊悔的事,覺得身體輕盈許多,人也亮了起來。透過布袋戲的指點,我的個性越來越開朗,也不再去鑽牛角尖。

曾經,我完全聽不懂臺語,阿公從南部打電話上來想和小孫女聊天,結果電話的這一頭卻是沉默;曾經,在家裡,爸爸和媽媽有什麼秘密都用臺語說。自從布袋戲進駐我的生命後,漸漸地,腦袋像裝有翻譯機般,會自動將臺語譯為國語,現在我已能聽懂一半以上的臺語。與布袋戲相遇,我的生命有了改變,雖然現在因為課業繁重,無法常常收看,但我對傳統藝術的熱愛不會因此有所更改。布袋戲之於我,就像談戀愛一樣,從毫不在乎到漸漸發現「他」的優點,從逐漸了解「他」的過去到瘋狂喜歡、相知相隨;雖然不能時常見面,但「他」依然是我美好生命的印記。